白及市場
白芨的介紹以及市場前景
一、白芨的介紹
白芨,(學名:Bletilla striata)又名連及草、甘根、白給、箬蘭、朱蘭、紫蘭、紫蕙、百笠等。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(塊根),植株高18-60厘米。主要分布在中國、日本以及緬甸北部。花期在春季,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,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。
白芨作為我國民間的傳統中藥, 其藥用歷史源遠流長。近年來, 由于人為的過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壞, 其野生自然資源急劇減少, 瀕臨滅絕, 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藥用植物之一。
適用范圍:白芨主要成分為白芨膠和揮發油,有很好的止血生肌保護腸胃和抗癌防癌等的作用,所以醫藥用途十分廣泛,同時也廣泛用于美容行業和工業膠。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后的用途會更加廣泛。
生長環境:白芨喜溫暖、陰濕的環境,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,但不影響生長,排水良好的田地或崗坡地、林下均可生長,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。
二、野生白芨資源日漸稀少,人工栽培成重點
資源稀缺,是當今世界一個熱點話題,一個必須面對的焦點,也是商界致富的天機。可是,中藥材界對此缺少高層建瓴的深刻認識,缺少從實際出發的理論研究。
其實市場經濟學存在的前提條件就是稀缺,市場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應付稀缺,如何選擇,如何有效地配置資源,如何在人的欲望無限和資源稀缺的矛盾博奕中求得均衡發展。
本性稀缺
老虎是珍稀的,老鼠難能稀缺;
丹頂鶴是珍稀的,蒼蠅難能稀缺;
蟲草是珍貴的,蛇床子難有稀缺。
“
為什么?這由物種的本性決定的,天性。
”
白芨是一味古老的中藥,華夏民族延用了2000多年。它屬于蘭科多年生草本。蘭科植物大多珍稀,其蘭花多清雅之風。
人為造就稀缺
白芨本性是珍稀植物,在大自然的生物鏈中,千百年來安然繁衍。
我們的祖先千百年留下的珍寶被后人人為造就走向稀缺,直至滅絕。
白芨本是小品種,在50-80年代,全國入藥需求不超過200噸。因為,80年代全國中藥普查,白芨的資源狀況和商品產供銷存情況,沒有統計。
但是,今非昔比,我們中農研究院調查表明白芨的需求比40年前增長了8倍,需求達到1600噸以上。
今后白芨市場價格走勢如何,很多朋友向我們提出這個問題。我只能說:資源稀缺,供不應求。